冠状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由于该类病毒的形态,在电镜下观察,有类似王冠而得名。截止目前为止,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在2020年春节期间,从武汉到全国肆虐的病毒是人类发现的一种全新冠状病毒(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扰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春节计划,牵动着人心。在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前,已发现六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其中四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就是大家熟知2003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韩国2015年发生的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这两种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比较严重。由于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日常佩戴外科口罩可很好地保护自己,病毒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故而勤洗手也非常重要。简单来说,不洗手就不要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黏膜部位。
当前,仍然在全国肆虐的新型肺炎疫情,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可通过RNA复制。当包膜被破坏后,RNA很容易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该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和其他消毒剂均可灭活病毒。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专家董小平研究成果表明:虽然2019新型冠状病毒(NCP)的生存能力较强,但这种病毒对热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敏感。研究人员用强度大于90微瓦/平方厘米的紫外线照射,30分钟即可灭杀这种病毒。
今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紫外线(Ultraviolet)是不可见光,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在10纳米至400纳米,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之间。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它的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会造成皮肤癌。紫外线是在阳光中发现的,并且在电弧和专门的灯,像是黑光灯,也会并发出紫外线。它可以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许多物质发光或产生萤光。大多数紫外光被归类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高的紫外线光谱,大约在150纳米(真空紫外线)是电离的,但这种类型的紫外线不具穿透力,会被空气阻挡住。
紫外线的分类,一般